尽管中国企业技术支出占营收比已突破5.8%(IDC Q1数据),但依然有近70%的CEO/CFO质疑承诺的IT投入与实际产出的商业价值之间的关联——这不仅是CIO一直以来面临的投资回报困境,更是当下数字化转型时代中所有企业战略制定和发展中的致命风险。
当技术投资规模突破临界点,成为企业成功并基业长青的关键时,其管理范式也必须从传统的项目执行,升级为高阶的IT价值交付与管理工程。
“技术团队常常陷入‘为技术而技术’的误区,业务部门对IT的价值同样缺乏深刻感知。”这种技术与业务之间的割裂与脱节,让BTIM业务技术融合管理委员会副会长Simon在领导企业数字化过程中,常常思考技术投资服务战略目标的最佳方式和路径。
01.价值觉醒:从技术管理者到价值布道者
IT支出可以分为维持运营、支持增长和支持转型三类。在中国,数字化转型仍然被视为首要任务实施数字化转型的目的则是为了保持长期竞争优势,实现持续性盈利,所以相应的技术投资务必要做到最佳性价比,成为企业优势商业模式的一部分,经得起专业财务的商业产出价值评估。
但事实上,许多传统CIO们无法做到这一点,皆因面临一个普世的难题,即“技术投资的不可见性”:缺乏透明化的全成本评估、难以对齐业务经营的ROI。
例如,某公司计划引入大数据平台,但是业务部门质疑其必要性,财务部门担心预算超支。最终,项目因技术部门、业务部门和财务部门缺乏共识而搁置。
这让Simon意识到,必须建立一套体系化的价值模式和沟通标准,将技术投资的语言转化为CEO、CFO、CIO都能理解的,且高度一致的商业价值指标。
自此,Simon将其自身角色从“单向输出者”转变为“生态共建者”。在制定“IT投资长效化”标准时,他与多家企业CIO、CFO、CEO共同设计评估模型,发现许多企业因忽视IT运维成本导致技术债累积,造成价值偏差。
基于这些企业真实案例,BTIM业务技术管理委员会开始推动共建案例库和工具模板,帮助企业将技术投资从“一次性支出”向“持续价值流产出”进行转变。
Simon说:“标准化需要实践者的共创,而非闭门造车。要实际推动技术与商业的深度融合,让每一分技术投入都能转化为可量化的业务成果,要让业务模式里的所有参与者说相同的语言,看相同的场景,听相同的故事,做相同的决策,在业务技术价值融合上高度统一。”
02.BTIM业务技术融合管理:打破CEO-CIO-CFO三角博弈,重构商业逻辑
现实中,CEO、CFO、CIO的对话往往陷入“鸡同鸭讲”的困局:CEO关注增长、CFO紧盯成本、CIO强调技术,导致最终出现技术团队自嗨、业务部门无感、财务部门质疑的现象。
部门墙的本质,是信任的缺失,源于价值语言的错位。重新思考CIO、CEO、CFO的价值关系,找到一个更有效的“技术商业对齐架构”,来重构商业逻辑,实现价值平权变得尤为重要。
IT预算永远都是有限的,如何有效的支持业务部门需求成为了一个巨大的挑战。只有建立统一的业务技术价值观,CIO便不再需要向CEO、CFO和其他部门领导,重复阐述或解释IT的核心价值与商业影响。
“早期最大阻力是‘部门本位主义’。”Simon坦言,在一次与某制造企业CIO的讨论中,CIO担心成本透明化会暴露IT预算冗余与商业价值模糊之间的不平衡。
Simon与BTIM业务技术融合管理委员会通过“试点优先”策略,与一家数字化转型意愿强的企业合作,用实际数据证明,成本的透明化反而提升了IT部门的战略话语权,这家企业落地标准后的IT投资ROI提升了30%,有了这个成功实践后,阻力也就迎刃而解了。
BTIM业务技术融合管理委员会提出的“技术商业对齐框架”,通过三个步骤重构CEO、CFO、CIO之间的对话:
·统一指标:将技术投资,财务科目和业务经营三者映射统一;
·动态预算模型:按业务价值交付情况动态分配技术预算,而非年度固定额度;
·联合决策机制:设立跨部门业务技术融合委员会,定期评估技术投入的阶段性商业价值。
03.技术投资管理的未来战场:融合,融合,再融合
技术投资的终极战场,早已超越工具和代码,演变为一场“生态融合战争”。BTIM业务技术融合管理委员会吸纳了CIO、CFO、投资人等多方角色,实现组织融合为一切美好开始的基础。
“我们要的是实战结果,而非纸上谈兵的精英俱乐部”
只有拥有实际业务结果,才能避免纸上谈兵。BTIM业务技术融合管理委员会要求成员企业必须派CEO、CFO、CIO共同参与,并承诺落地至少一个成功的试点项目。
Simon分享:“在委员会的协助下,最近在推动某金融集团,将AI客服项目从‘技术Demo’升级为‘全渠道客户体验优化工程’,目标是与业务部门共创新的商业模式,重构价值曲线,实现价值交付。”
有了经济效益,技术投资才能真正“物有所值”。BTIM业务技术融合管理委员会将聚焦平台工具化、案例规模化、认证体系化这三个维度,逐步推动并帮助所有中国企业的CIO们,在IT价值交付与管理上实现突破,地位提升,战略同频,成为企业核心资产和发展引擎。
·工具化:推出开源版ROI评估工具,降低企业使用门槛;
·案例规模化:联合头部企业发布行业白皮书,形成可复用的最佳实践;
·认证体系:与行业协会合作,共建认证体系增强公信力。
“技术投资的核心不是‘花多少钱’,而是‘赚多少钱’。”面对正在数字化转型中挣扎的CIO们,Simon提倡返璞归真,内观商业的本质,数字化转型不是技术升级,而是商业逻辑的重构。
正如硅谷流传的那句箴言:伟大的CIO从不止步于运行系统,他们设计未来蓝图。
技术投资的终极回报不在于系统上线的掌声,而在于其重构商业DNA的催化效能。在技术狂飙的时代,BTIM业务技术融合管理委员会的实践如同一面镜子,映照出一个朴素的真理:唯有将技术语言转化为商业价值,技术投资管理才能真正跨越“觉醒年代”,步入“收获季节”。
从今天起,用业务的语言重新定义IT的价值,在中国的大地上,来一场属于我们IT人的“文艺复兴”。